工业化水产养殖
我们一直在努力

养殖水废水处理工艺

在设计工厂化水产养殖场的水处理设施时,需要考虑所要处理水的水质状况,根据水质指标选择合理工艺。在处理过程的前后应选择合理的指标来监测水处理的效果,在长期的运行中要总结指标变化规律,根据指标的变化适时做出合理的调整,以保证养殖的顺利进行。

1、B/C指标

当我们需要对养殖场的排水进行处理前,要先测定所要处理水的生物耗氧量(BOD)和化学耗氧量(COD),并将二者进行比较。根据B/C比选择配备物化和生物等水处理设施的比例。一般情况当B/C大于0·25时设计水处理设施应多考虑用生物处理法,若比值较小就要重点考虑使用物理或化学的处理法。

2、水中的悬浮物质

水中的悬浮物主要有无机物组成的非挥发性的悬浮物(FSS)和纤维、胶质等有机物组成的挥发性悬浮物(VSS)。据介绍,水体中的悬浮物质每提高10毫克/升会使水体的BOD升高6毫克/升,总氮升高1·2毫克/升,总磷升高0·2毫克/升。所以在设计养鱼场的循环水处理设施时,要选测出水中悬浮物质的种类和产量,以此来做为确定物理过滤或机械过滤的配备指标。对水处理前的悬浮物和对处理后的悬浮物进行测定比较,可以做为评判水处理设备运行效果的依据。例如当处理后水的挥发性悬浮物突然增加,就要考虑生物处理部分是生物膜老化还是生物处理菌死亡等问题,就要及时接种生物处理菌或排除致死因素。养殖回水经处理后水中的悬浮物仍高于30毫克/升,应分析悬浮物的种类,查找问题原因,判断是物理处理还是生物处理方面中出了问题。

3、水中氮的形态

氮在自然界以九种形态存在。在养殖水体中变化较大,一般情况在pH7—8的常温水中,有机态氮占60%,氨态氮占35%,其它以硝态氮形式存在。养殖水体的黑臭指数与氨氮浓度直接有关。养殖回水处理的效果如何,可从处理前后水中氮的形态变化来判断,若养殖回水经处理后水体中的氮多以硝态氮存在,说明生化处理是有效的。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经处理水中的氨氮形态比例来调整水处理设施,增加或减少生化设施比例。

4、生化池中溶氧的变化

水处理中的生化作用需要大量的氧气,在生化池平均曝气的情况下,水中的溶氧因为生化作用在水的上、中、下层不相同;进水端和出水端也不相同。溶氧的测定比较简单,在实际生产中掌握生化池溶氧的变化规律,经常测定各部分的溶氧变化,对于监测生化处理池的生态变化有重要意义。

5、生化池中pH值的变化

水中的有机物质经生化作用后会引起水体的pH值的变化,其变化幅度因有机种类不同以及降解转化程度不同而不同。在对养殖回水的处理过程中,可在常期的运行中积累pH值变化资料,以及pH值的变化与生化池的生态变化的关系,用于指导生。根据pH值的变化适时调节生化池的生态环境。以上是几种用于观查、判断水处理效果的常用指标,在应用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声明:部分文章内容、图片、音视频素材来源于互联网,转载会注明其出处,如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站分享文章目的供大家学习参考,不代表本站认可内容正确性或立场!如有具体业务需求可联系我们,一切以具体沟通为准!
转载本文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21h2o.com/archives/147
分享:
           
上一篇:下一篇: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网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