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水产养殖
我们一直在努力

工厂化水产养殖用水水质溶氧多少适合鱼类生存?

氧气,作为水生生物生存的关键要素,其在水中的存在形式被称为“溶解氧”。尽管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高达18%,但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却极低,仅为6/1000000。这一显著差异凸显了水环境中氧气溶解与利用的特殊性。

水中氧气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水生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这是水中溶解氧的主要补充途径,占据了水中氧气来源的60%。其次,空气中的氧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会逐渐溶入水中,这也是水中氧气的重要来源之一。然而,当水的氧气浓度达到饱和后,水体会向空气中释放多余的氧气,以保持氧气的动态平衡。

溶氧量的变化对鱼类的生活状态有着深远的影响。光照强度、气压大小以及气温高低都是影响水中溶氧量的重要因素。随着水温的升高,氧气的溶解度逐渐降低,导致水中的溶氧量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在深水区,由于水底腐烂物质和水生浮游生物的消耗,以及光线穿透的阻碍,氧气含量更为稀少。因此,水越深,氧气含量越少。

当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时,耗氧情况会加剧。如果溶解氧得不到及时的补充,水中的厌氧菌会迅速繁殖,有机物因腐败而使水变黑、发臭。这种情况对水生生物和整个水生态系统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温度是影响水中溶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气温的升高,氧气的溶解度逐渐降低。例如,在20℃的水温中,每升水含氧21.4毫克;而在0℃时,每升水含氧35.7毫克。此外,高温还会导致水生生物新陈代谢加快,呼吸量增加,从而加速水中氧气的消耗。当氧气含量降至一定程度时,鱼类就会面临生存威胁,出现“鱼浮头”现象。若水中继续缺氧,鱼类就会大量死亡,出现“鱼翻塘”现象。这也是为什么在夏季或高温天气下容易出现“鱼翻塘”现象的原因。

由于不同鱼类对氧气的需求量存在差异,因此它们在水中的生活层面也有所不同。耐氧力较强的鱼类如鲫鱼、鲤鱼等生活在水的下层;而耐氧力较弱的鱼类如草鱼、鲢鱼等则生活在水的中层或上层。这种分布格局是鱼类根据自身生理需求和环境条件做出的适应性选择。

此外,水中溶氧量还受到水的深浅、表面积大小以及水流波动情况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养鱼的水位不宜过深也不宜过浅,以2-3米为最佳深度。在热天时节,为了避暑降温,鱼类可能会选择到较深的水域生活;而在早春时节,为了升高体温促进新陈代谢,鱼类则可能选择到较浅的水域生活。

综上所述,为了保持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和鱼类的健康生存,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水中溶氧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调控和管理。

声明:部分文章内容、图片、音视频素材来源于互联网,转载会注明其出处,如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站分享文章目的供大家学习参考,不代表本站认可内容正确性或立场!如有具体业务需求可联系我们,一切以具体沟通为准!
转载本文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s://www.21h2o.com/archives/879
分享:
           
上一篇:下一篇: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网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